幸运PK10

当前位置: 幸运PK10 > 聚焦中冶 > 专题活动 > 先进典型
把焊接当成一门艺术——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赵宗合先进事迹
来源:中国一冶 作者:中国中冶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5日 访问量:
+ . -

  赵宗合,中国一冶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他立足于基层平凡的岗位,刻苦钻研、踏实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多次参加省市级、国家级比赛并获得诸多大奖,用一把焊枪在平凡的岗位上点燃不平凡的人生绚丽焊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发挥了自己在电焊领域的天赋,取得了一个有一个耀眼的成绩,成为了中国一冶焊接领域的一面旗帜。2012年,他被光荣的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被保送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班学习深造。

  业,精于专,更精于勤。刚进公司时,赵宗合和很多新员工一样,焊接技术很一般。工作时,他留心学习师傅的操作技巧,并做好难点、重点问题记录,休息的时, 他和其他新员工一起讨论和交流电焊技术。下班后他找来《焊接装配工艺》、《大西洋焊接材料》等书籍,一边看书对照,一边找来废料,一遍遍苦练电焊焊接基本功,琢磨焊接操作中的各种技巧。除了焊条电弧焊和气保焊以外,埋弧焊也应用地十分广泛,于是他主动要求学习埋弧焊,并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如果说仅仅是技术娴熟,手艺精湛还不能让赵宗合感到满足的话,那么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学习钻研并攻克相关技术难题则成为他的一大爱好。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钢结构产业发展迅速,钢结构质量的好坏,工艺是否先进,都是对焊接的一大考验。此时技术娴熟,手艺精湛的他,感到要想真正的掌握焊接技术,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电焊技能,于是他自学了大量的关于“焊接变形”的专业书籍,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并总结了一套非常适合本单位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的焊接工艺,在实际运用中,多次解决了焊接过程中诸多难点。例如在土耳其厂房吊车梁工程中,工程吊车梁几何尺寸大,吨位重,是有史以来加工的最大的吊车梁。该吊车梁腹板端部尺寸高,需将两块钢板拼接在一起,拼接焊缝较长,变形控制难度较大,腹板平面度难以保证。赵宗合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结合厂里的设备实际情况,研究出了解决方案。他采用了小V型坡口、多层焊,严格控制线能量,同时做适当的反变形,使吊车梁腹板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平面度达到图纸要求。同时,上下翼缘板焊接采用T型角焊,确定二层三道的焊接方案,不仅达到焊接工艺要求,而且一次探伤检验合格率达到100%,有效的控制了翼缘板的变形,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圆满的完成了吊车梁制作任务。在武汉火车站钢结构焊接工程中,站台楼面梁的所有焊缝均为溶透焊,连筋板的角焊缝也不例外。筋板与筋板的间隙很小,手把焊焊接时角度太小,很难保证焊接质量。面对工程量大、工期紧、精度要求高,他临危授命以攻克这个技术难题,经过两天的不断试验及对现有设备的一些改造,最终在工友的配合下,圆满的完成的此项技术难点。

  2009年在武汉市二环线工程制造中,他第一次接触到箱型梁的焊接。为此工程,公司专门购进了一批先进的大型焊接设备——双丝埋弧焊机、龙门式埋弧焊机、悬臂式埋弧焊机。开始操作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构件容易焊穿、焊歪、夹渣、焊渣难以清理、焊缝盖面成型差等,经过几天的细心摸索和探讨研究,赵宗合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采取优化焊接工序的方法,使焊接效率提高近1/3。

  赵宗合善于动脑筋,经常琢磨焊接技术改进方法。经过摸索与实践,赵宗合改进了埋弧自动焊的送丝机构,节省了更换焊丝的时间,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印度ESSAR工程、武钢博物馆工程、武昌火车站等工程中,他焊出来的成品外观成形好、外表光滑平整焊后修补少,致使焊材使用量减少。

  在生产实践中,赵宗合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对焊条电弧焊板对接仰焊位,立焊位的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的水平固定、垂直固定和斜45°固定管对接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都能掌控技术要领,熟练地焊接;在埋弧自动焊技巧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对平焊,横角焊,环缝焊接都能熟练掌握,解决了一系列生产难题。他减小材料消耗,提高了生产率和探伤合格率。他参与埋弧自动焊焊接拼板和H型钢不开坡口全熔透的工艺研究,调整完善或者改变结构件的坡口形式、焊接方法,降低焊接难度和辅助材料的损耗,提高了生产率。他提出的环缝一边焊接一边碳弧气刨清根方案,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统计,他提出的技术革新为几项大工程创造经济效益200万元。

  在公司赵宗合被大伙儿称为“闲不住”的人。他一有技术,二能吃苦。工作中,赵宗合突出一个“细”字,干出一个“优”字,抓住一个“质”字,确保一个“需”字。

  每天下班前他都和焊接检查员一起检查焊缝质量,合格以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焊缝限期返工。车间经常有急件需要加工,他总是毫不犹豫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长期工作在一线,成为一名现代化企业“蓝领精英”是他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无数项工程里,默默奉献,洒下辛勤的汗水。

  2011年12月,赵宗合参与设计的《焊接培训管板试件焊接气体背保护方法及装置》和《焊接培训管状试件焊接气体背保护方法及装置》两项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填补了国内该施工领域空白的同时,还创造经济效益20余万元。

  从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赵宗合在电焊工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在多年的电焊工岗位上,他不畏艰苦,在岗位上摸爬滚打,战严寒、斗酷暑,默默地奉献着。

  赵宗合常怀感恩之心,同事谁有困难,他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贫困员工捐赠钱物;在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也献出一片爱心,先后多次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

  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用男性特有的情怀和细腻默默的付出着,他锐意进取在自己的舞台上,并演绎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赵宗合工作照


中冶微信号

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