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PK10

学习十九大评论三:美好中冶 中冶人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力量
来源:中冶集团 作者:亦平、杨晴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7日 访问量:
+ .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认为:一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国将进入全面创新时代、绿色发展时代;二是高效益的经济水平,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要素生产率大大提高;三是中高速的经济增速,人均收入持续增长,进入高收入阶段;四是高水平的农村发展;五是更平衡的地区发展格局,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六是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包括更具活力的市场调节机制、更具竞争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更有效率的政府服务体系以及更加安全有效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协调机制;七是更全面的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国企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国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尤为关键和重要,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做大做强做优,放眼世界,对标国际,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冶人搭建“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升级版,助推企业大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扎实牢固的基础。中冶集团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为中国钢铁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发挥了不可磨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中冶人以“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全力践行“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建设之路”战略,凭借冶金建设国家队强大的综合实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彰显日益磅礴的中国钢铁力量;凭借九大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全面转型成果,在国家基本建设舞台上建功立业;凭借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在新兴产业领域优势领先、驰骋市场。“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升级版最早提出于2015年年初。中冶的“四梁八柱”聚焦了中冶能力范围内的国家实体经济的基础和重要工程,调动了钢铁冶金、基本建设、新兴产业等领域一切有利资源,按照四个板块八个方向全面解放和激发中冶的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建设“美好中冶”的愿景。这一业务体系决定着中冶集团的市场战略,决定着中冶集团的发展方向,对中冶集团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国文清形象指出,“美好中冶”如同一座宏伟的房屋,“四梁八柱”就是其稳固的支撑。要打造以“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和资源开发”为四梁,以“冶金工程、高端房建、矿山建设与矿产开发、中高端地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装备与中冶钢构、环境工程与新能源、特色主题工程”为八柱的“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升级版。2016年经济新常态下,国文清因势而谋,确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建设之路”战略。2017年7月25日,国文清号召中冶人,突出改革问题,聚焦核心主业,全力打造世界第一钢铁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并针对“做优”冶金建设国家队,从“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三个层面全力出击,向高质量、高效益、绿色智能服务化发展;基本建设集中发力创特色,围绕“高新综大”等项目,设计和施工企业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既做专做精高端咨询、规划、设计、监理等专业又提升项目管理综合能力,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双升级”,确保“做强”基本建设;新兴产业提速领跑扩优势,市场占有率年年攀升,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快”就是“对”的唯一标准,康养、管廊、海绵城市、节能环保等业务全面开花结果,“匝道”进入“高速”,进一步“做大”新兴产业。

  中冶人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坚信企业创新是加速发展的助推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再造卓越发展新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国文清提出:“我们一定要突出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核心技术研发,确保核心技术升级、实用技术普及、高新技术突破。”当前中冶集团加大对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的体系化、高端化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立了9大技术研究院,积极发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平台的潜能,坚持“小核心、大协作”的创新理念,坚持“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开发”齐头并进,在冶金建设领域的“高难度”上持续发力,围绕绿色、循环、低碳等目标,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由世界钢铁的“并随者”走向“领跑者”;在基本建设领域中施工类子企业将冶金行业内的“水电气”优势迅速扩展到民用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钢结构研究中心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等优势,形成了具有中冶特色的混凝土、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在新兴产业领域围绕城市整体规划,从原先美丽乡村、污水处理、地下管廊等单个技术突破向监测、治理、设计、建设、运营等谱系化的技术创新转变,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诚然,科技的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面貌,那么人才的创新则必将给中冶发展带来永动力。国文清提出:“中冶集团要想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的实力,人才优势是最需要培育、最有潜力和最可依靠的优势”。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不论是钢铁冶金还是基本建设抑或是新兴产业,都要借助新技术、新人才、开发新模式,中冶集团以“服务发展、以用为本、高端引领、创新机制”的原则,建立了数量足、技术强、业务精、素质高、年轻化的人才队伍,打造忠诚担当的领导团队、行业领军的专家型科研技术人才、专业技术精湛的工人队伍,引进高端国际化人才,目前中冶集团拥有于润沧、岳清瑞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培养的技术大师曾正超、宁显海连续两届分别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各类人才在中冶“聚才、引才、育才、用才”的机制下,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正是科技、人才两手抓的举措,才力保中冶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再造了新优势,扩展了新动能,带来了新气象。

  中冶人“一带一路”沿线精准发力,海外市场重点突破,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赢得先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国文清董事长多次强调:“中冶集团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充分发挥冶金以‘中国冶金标准+全产业链’的方式,围绕绿地项目,大幅提高中冶在海外冶金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中冶集团作为央企中最早走出去的企业,瞄准“一带一路”精准发力,在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亚地区沿线国家强势出击,并将触角延伸到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先后设立了中冶赛迪英国公司、美国公司。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是世界千万吨级、一流水平的绿色碳钢板材精品基地,也是中冶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典范之作;台塑越南河静钢厂又一座世界千万吨级、中国在海外承建的最大钢铁建设项目,共签订对外合同约24亿美元,实现了中国冶金建设的全产业链“走出去”,为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带动了33.5亿美元出口额,继越南河静钢厂1号高炉成功点火后,中冶南方与德国SMS公司,同越南和发荣橘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又正式签订了和发荣橘项目一期及二期炼钢总承包合同。马中关丹产业园年产350万吨钢铁项目,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产能合作的创新和探索,采用全流程钢铁冶炼工艺生产流程,国际领先环保技术,不仅填补了整个东盟地区的空白,还致力于打造东南亚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印度尼西亚德信钢铁有限公司年产350万吨钢铁总承包项目,中冶集团作为钢铁全流程技术提供商,为业主提供涵盖350万吨钢铁项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包括前期高端咨询、整体设计以及炼铁、炼钢、热轧棒线和全厂设施的EPC交钥匙工程。西班牙ACS公司年产30万吨冷热兼容连续热镀锌机组,是中冶集团乃至中国的冷轧技术和高端成套设备首次输出到欧洲发达国家。这些“一带一路”上的中冶人的足迹,是中冶集团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的一流实力的印证,也是海外发展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中冶集团“重铸国家实力五年”的辉煌成就,是贯彻党和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重视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坚持“走出去”战略的结果,为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未来,中冶集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继续向着“中国第一,世界一流”金属矿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进发,继续向着“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的美好愿景进发,为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做优添砖加瓦。


中冶微信号

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