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PK10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助力集团做强做优做大
科技部党支部学习十九大体会
来源:中冶集团 作者:科技部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9日 访问量:
+ . -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战略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振奋。

  十八大以来,中冶集团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始终坚持高起点、高站位,谋篇布局,立意深远,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创新重大发展战略,建立起一个个支撑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应用前景广阔、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已经形成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国家责任的新局面。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冶集团面对新时代的到来,清醒地认识到在冶金建设、基本建设、新兴产业领域依然存在着绿色发展需求与环保技术不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与核心技术应用不够、新兴领域开拓与创新能力不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仍然存在着不同子企业间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差距较大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坚信科技创新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是集团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未来五年,我们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为指引,奋勇拼搏,开拓创新,全面推进集团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积极落实集团发展战略,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

  过去的五年,中冶集团以争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建设之路”为战略指引,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高,技术研发实力快速提升。宝钢湛江钢铁生产基地顺利投产,证明了集团无论在总体工艺流程、装备水平、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竞争性,还是在建设速度、建设质量方面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越南河静建起一座世界最高水平的“河钢”,为中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目前,中冶集团已经承担了国内90%以上、国际60%以上的大中型钢铁项目,已经成为世界钢铁建设中心。

  过去的五年,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在2013~2015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综合业绩考核中,集团获得“科技创新优秀企业”称号,表明科技创新已进入央企第一梯队。近五年,集团共获得国家科技奖15项,2016至2017年连续两年推荐并牵头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获奖率达100%;2015至2017年,集团实现了中国专利金奖三连冠,五年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42项,累计有效专利超过21000件,连续四年在中央企业排名第四;中冶集团获批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国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国家级科技平台总数已达到20个;中冶集团获批、发布多个国际、国家标准,获批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二、着眼新时代,立足新矛盾,发现新机遇

  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国文清明确指出:“打造国家队的目标不是中冶、不是中国,而是世界;打造国家队的眼光不是过去、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所以,尽管过去的五年,科技成就斐然,但我们还要看到集团的科技发展在进入新时代后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未来发展的机遇与空间。

  科技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体现在新时代钢铁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不充分。在11月21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上,中国金属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钢铁工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产业结构与市场竞争需求不适应、绿色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解决这些绿色钢铁、智能钢铁发展的技术门槛是满足新时代市场需求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集团科技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科技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体现在非冶金领域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市场孕育出很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而中冶集团在冶金领域“水电气”等多个方面积累了多年的技术优势,可以在管廊工程、海绵城市、水环境、土壤修复、节能环保、装配式住宅、轨道交通等多个非冶金产业延伸应用。迅速拓展集团已有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在市场发挥出比较优势,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是现阶段集团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之处。

  科技发展的不均衡体现在子公司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集团优秀的子企业拥有超过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拥有1000多项累计有效专利,编制/在编10个以上国家、国际标准,获得多个国家奖励认可,这些都让相关子企业在业内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能获得更多的科技资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而有的子企业相对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发展较慢,又无法得到更多的外部资源,从而制约了自身科技工作的发展。

  三、开启新征程,为集团“做强做优做大”提供硬支撑、新动能

  未来的五年,集团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这必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指引和理论依据,必将成为集团科技创新工作到达成功彼岸的“灯塔”和“航标”。全体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大兴调研学习之风,全心全意推动集团各子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绩。

  未来的五年,要积极贯彻落实集团领导的各项要求,瞄准战略定位,大力推动冶金建设国家队实现“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充分发挥冶金建设“第一梯队”的积极性,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技术引领市场,通过绿色化、智慧化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的迫切需求。

  未来的五年,要重点做好新兴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充分发挥九大技术研究院的平台作用,实现新兴产业的谱系化技术布局和科研创新,通过相关领域的企业标准、社会团体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努力提高集团在新兴市场的话语权。

  未来的五年,要重点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系统梳理总结集团拥有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成果的工程化应用,推进核心技术的产品化、产品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进步对企业的贡献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此外,通过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推动多种形式资产化运营专利,使集团的无形资产有形化、效益化。

  未来的五年,要重点做好“互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重点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在冶金工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建设与运营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推广“互联网+BIM”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深入应用,力争实现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争取互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集成房屋建造、超长大跨空间建造、超高层建筑等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今后的工作中,科技部全体人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新时代党员的历史责任,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长期不懈地推动中冶集团不断地做强、做优、做大,早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冶微信号

轻推